首页/ 党务工作 / 残联 / 业务工作 / 正文

助力残疾人脱贫致富 我们从未停止脚步

——陕西(杨凌)残疾人新型职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侧记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2019年11月5日,从柞水县全县7000余名残疾人中遴选出来的50名学员,响应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残疾人联合会的号召,一路风尘,带着山里人的淳朴与勤劳,带着改变命运的决心与希望,带着家庭的嘱托和对未来的期望,从40余公里外的杏坪镇来,从30公里外的凤凰古镇来,从20公里木耳小镇来,大家聚集到柞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参加为期一周的陕西(杨凌)残疾人新型职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由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和乡村发展局、杨凌示范区扶贫办、杨凌示范区残疾人联合会、杨陵区残疾人联合会、杨凌示范区区域对口帮扶柞水县工作组、商洛市残疾人联合会、柞水县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参与,在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指导下开设的陕西(杨凌)残疾人新型职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考虑到学员的具体困难,凡是能完成培训的学员,在管吃管住外,还给每位学员每天50元误工补助和交通补贴。

杨陵区残疾人联合会党支部书记、理事长王鹏说,“这是一次多方合作、彼此共赢的大军团作战,相信经过一周的培训,每位学员都能满载而归。”


全体学员与参加开班仪式的相关领导合影留念


为了给学员安排好课程,培训班整体对接、组织者陈萍老师说:“在课程安排方面,前5天专门邀请杨凌文联、作协主席贺绪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陈德育,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闫红军等专家,从残疾人创业励志教育、食用菌栽培技术、核桃和板栗种植技术管理、养猪、养鸡等实用技术等方面,为学员进行细致而又全面的培训;后两天安排学员到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和王上村参观,进行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和杨凌新型职业农民证书考试,并对考试通过的学员颁发相关证书。


杨凌文联、作协主席贺绪林做《在逆境中奋力前行》的励志报告


陕西省宁陕县金芙蓉生态鹅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富荣向学员推介创业项目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雷开寿讲授核桃种植技术


全体学员到柞水县西川黑木耳袋料基地参观学习


全体学员到达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


学员参观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草莓大棚


学员参观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火龙果大棚


全体学员来到五泉街道办王上村参观


学员参加杨凌新型职业农民证书考试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董立民,办公室副主任杨天锋等领导参加毕业典礼


学习最后,陕西(杨凌)残疾人新型职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在陕西省水利干部培训中心五楼会议室举行了结业典礼。主席台上,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董立民,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杨天锋,杨凌示范区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新国,农业科技报党组成员、副社长贺辉,杨陵区残疾人联合会党支部书记、理事长王鹏,杨陵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党程华就座。

杨凌示范区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新国发言说,创业就业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创业就业培训是帮助残疾人就业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及就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劳动素质,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创业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残疾人创业就业的重要措施。这次在柞水县举办陕西(杨凌)残疾人新型职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把课堂从杨凌搬到柞水,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辐射带动柞水县的残疾人朋友,掌握最新的实用技术,实现增收,摆脱贫困。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需要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出力。今后,我们一定会坚持不懈,继续努力,把这种培训作为长效机制进行下去

100多年前,胡适先生写下“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的诗歌,来自大山深处的柞水县50名残疾人代表,有幸能够来到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学习、参观,是他们的幸运,也是他们的幸福。我们相信,带着“兰花草”而来的这些残疾人,一定能够像种子一样,在各自的山沟沟里落籽、开花、长大、结果,待到来年春风至,能将夙愿得以偿,走向致富之路,在改变自己命运与生活的同时,彻底改变家乡的面貌。

与会领导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学员代表发言

学员代表吴宗良在开班仪式上说,这次学习,对我们大家来说,机会难得,我们一定要珍惜机会,认真学习,学有所得,在掌握自身生存能力的基础上,奋发图强,走向致富之路。


学员代表徐亮在毕业典礼上说:“这次学习,不仅开阔了视野,还激发了大家运用学到的实用技术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我相信,这次培训,一定能够帮助大家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自信、自立、自强,走上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养猪专业户柯西印说:听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闫红军副教授的讲课,大大开拓了我的视野,回去以后,我要加强母猪饲养,先从数量上扩大养猪范围,再就是改变放养散养的模式,利用现代化养猪技术,减少育肥时间,增加养猪收入。


养鸡专业户陈永印说,“我家目前散养了4000多只山鸡,但由于父母与妻子身体残疾,总是不能扩大规模,这次在学习养鸡技术的过程中,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张曼老师建立了联系,张老师答应我,帮我寻找山鸡的销路,并且以后在养鸡方面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打电话找她解决,我真的十分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