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特制的嫁接刀,削接穗、切砧木、对齐形成层、绑扎固定……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娴熟精准。这紧张而有序的一幕,出现在杨凌示范区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暨第十一届苗木嫁接技能比武大赛的现场。
9月24日上午,来自杨凌及周边地区10支技术服务队的嫁接能手齐聚杨陵区大寨街道农业企业孵化园,开展了一场展现现代农业精细技艺的“指尖对决”。
本次大赛由杨凌示范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杨陵区科学技术协会与总工会协办,示范区果蔬协会承办。活动现场,喧天的锣鼓为选手们助威鼓劲;赛场之上,选手们神情专注,动作干净利落。这些平日里扎根田间的“铁娘子”,此刻展现出精湛的专业技能与沉稳的赛场风范。
近年来,杨凌持续推动科普活动与农民技能提升深度融合,通过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并组织农民参加职业技能职称考试,不断拓宽农民的职业发展通道。已涌现出大量“土专家”和农业技能人才,活跃在苗木嫁接、果树修剪、企业指导乃至国际技术合作等多个领域。其中,“杨凌铁娘子嫁接队”规模已发展至2800人,凭借过硬技术,不仅在陕西本地广泛服务,更走向全国。队员年均收入可达3万元,技术能手甚至超过5万元,整支队伍年创收超亿元。
作为从首届起便参与评审的资深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吕平会对比赛的发展与选手水平的变化感受深刻。他表示,嫁接是一门要求手巧心细的精细活,并高度评价了杨凌的嫁接技术已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拥有规模庞大的技术队伍和显著品牌影响力。
谈及嫁接技艺,吕平会介绍,优秀选手在20分钟内可嫁接80至90株苗木,平均每分钟完成4株,效率惊人,且整体成活率高达95%,近乎“接一个活一个”。
看似简单的嫁接动作,却直接关系到苗木成活、品种改良与经济效益。这场已连续举办十一届的技能大赛,不仅是技艺的比拼,更是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助力农民增收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