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高温持续,杨凌五胡路菜市场门口道路两旁却因一抹“蓝色风景”多了份清凉——10顶崭新的遮阳棚整齐排列,菜农们在棚下从容理菜,市民在阴凉处悠闲选购。这是杨凌城管部门推出的“便民举措”,既为菜农挡住烈日,又规范了摊位秩序,让高温天的街道充满民生温度。
“以前这时候卖菜,不到中午菜就晒蔫了,我早上出来要带三把伞,人晒得头晕眼花。”正在棚下整理韭菜的菜农陈创院说。他家住在附近的邰东社区,每天清晨采摘新鲜蔬菜赶来售卖,此前没有遮阳设施,太阳最毒时,他得用伞盖着菜筐,自己缩在树荫下“硬扛”。
不远处的棚下,卖大蒜的谷补治正低头剥着蒜皮。作为菜市场口的“老熟人”,他每天雷打不动来摆摊,“我种的紫皮大蒜辣度足,以前天热时蒜瓣晒得发干,买的人少。现在有了棚子,蒜一直鲜灵,早上刚摆出来就卖了二十多斤,不用再担心太阳把生意‘晒跑’了。”
如今,城管部门搭建的遮阳棚成了菜农们的“及时雨”。每顶棚子宽3米、长3米,刚好容下2到3个摊位,上午阳光直射时,棚下温度比露天低了近5℃。陈创院边给蔬菜喷水边笑着说:“你看这菜,等到中午还是水灵的,一上午就能卖往常一天的量,额头上只有薄汗,再也不用浑身湿透了。”
“之前菜农们为了躲太阳,有的挤在人行道上,有的用大型遮阳伞临时搭,风一吹就晃,既影响通行又不安全。”杨陵区城市管理执法局执法大队新区中队副队长李双旭介绍,五胡路菜市场口是周边村民自产自销的主要点位,因缺乏固定设施,占道经营、摊位杂乱等问题常有发生,他们接到的投诉也不少。
一顶顶遮阳蓬筑起一道道“长廊”,晴可遮阳,雨可防淋,为菜农撑起一片“城管蓝”的同时,也给市民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这也是杨凌示范区积极践行"为民办实事"的生动缩影。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杨凌示范区各级各部门纷纷把服务窗口“搬到”基层,持续推动党员干部转作风,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