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媒体聚焦 / 正文

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标杆区

来源:杨凌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13 10:56

最近几天,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揉谷镇姜嫄村种植的太秋甜柿迎来集中采摘期,果园内硕果累累,村民们忙着采摘、分拣、包装,一派丰收忙碌的喜人景象。

在姜嫄村太秋甜柿种植示范园区,村民仵织侠正熟练地将成熟的甜柿从枝头摘下。“我每天在园区负责采摘和管护,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仵织侠笑着说。像仵织侠这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还有30多人,他们大多是村里的留守妇女和老人,基地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和增收渠道。

太秋甜柿是姜嫄村2018年从外地引进的优质水果品种,经过几年的试种和培育,今年是正式挂果的第三年,喜获丰收。“一期50亩太秋田柿亩产约800斤,总产量4万斤左右,今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30多万元。”姜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战科介绍。

姜嫄村在抓好种植管理的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目前,产品不仅覆盖区内及省内市场,还远销至全国各地。今年,合作社与陕农发集团达成合作,实现了从杨凌直发香港的销售模式,目前已向香港市场输送太秋甜柿两万多斤,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附加值。“去年我们就供不应求,今年产量增加了,我们提前就和客户签订了订单,根本不愁卖。”

此外,产业园还从去年开始尝试销售苗木,确保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太秋甜柿产业,姜塬村还与太子藏村达成了合作协议,建设了太秋甜柿二期项目。“下一步,我们计划和揉谷镇的其他村子合作,扩大种植面积,打造太秋甜柿产业集群。同时,我们还将探索太秋甜柿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让更多村民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马战科说。

太秋甜柿的成功试种,是姜嫄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动实践。过去,村里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有限。如今,通过发展太秋田柿这一高效经济作物,不仅大幅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为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帮扶困难群众提供了资金支持,真正实现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现如今,在杨陵区揉谷镇,太秋甜柿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产业名片,不仅让姜嫄村的村民尝到了甜头,也为周边村子的发展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