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 正文

央视《对话》——农业科技沾土就灵

来源:杨陵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2-04-16 09:48


本网讯(党建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杨凌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担负着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重要使命,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已经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已超过50%,产生的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3月27日,央视二套《对话》栏目组来到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实地录制“农业科技推广”专题访谈节目。4月15日,央视二套《对话》栏目以“农业科技沾土就灵”为题播出了该节目。

    节目中,主持人重点与杨凌示范区省部共建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光强,就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农业科技成果在实际中的推广和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对话交流。本网特将节目内容编发如下,以飨读者。

视频:央视二套《对话》——农业科技沾土就灵

主持人:又到了每周一次的《对话》时间,欢迎收看。刚才大家看到了一些形态各异的水果和蔬菜,可能这一刻你一定在猜:伟鸿今天到哪里开始了我们这一期《对话》节目的主持?我可以告诉各位,这里是一个农业的试验大棚,它位于陕西的杨凌。杨凌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也有人把它称作是中国农业的硅谷。其实硅谷这个概念特别好理解,说到杨凌是硅谷,你一定会知道,每年在杨凌其实会有很多的农业科技诞生,这些农业科技离我们大家生活很远吗?其实,一点都不远。我们来看看,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核桃,如果你要吃核桃的时候,你会想什么办法?用锤子砸?用脚踩?或者说用门缝去挤?现在其实都不用了。你看看(主持人用手把核桃捏碎),轻轻地一捏,你就可以很容易吃到核桃的果肉了。不是我的力气大,而是科技的力量大。在中国,每年有3000项农业科技成果诞生,但是如何让这些科技成果尽快地走出今天这样的试验大棚,让它造福我们的农业产业,造福农民,造福我们的消费者呢?其实一直以来有一个人,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

    电视短片:“今年这个长势不错,丰收在望。”在杨凌的田间地头,经常能看见这样一个人:他最关心的事就是如何让农民用上最新的科技成果。在杨凌的甜瓜、草莓等作物大棚里,他一直在寻找拥有技术的农民,并在中国第一次给农民发技术证书,让他们成了有职称的土专家。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他时时关心教授们的行踪,他大胆改革农业高校的职称评价体系,从设立推广教授到推销农业试验站,他从未停止寻找缩短农民与科技距离的办法。

    主持人:他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光强先生。现在让我们用掌声有请张光强书记。张书记,你好!

    张光强:伟鸿,你好!

    主持人:非常高兴又一次见到您。其实刚才节目一开始,我用这个核桃抛砖引玉了一下,让大家看到农业的高新技术真的很神奇,改变了很多农产品。是不是还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一些改变呢?

    张光强:是。我面前的几种产品都是很有科技含量的。

    主持人:这有什么科技含量?

    张光强:这个就是奇异果。我们用10年时间培育的一个新的品种叫脐红。它又香又甜,主要是品质特别好,产量非常高。

    主持人:这一个在市场上可以卖多少钱?

    张光强:市场价10块钱。这个草莓呢,它的品种叫奶油冰糖草莓。

    主持人:谁给起的这么好听的名字?还奶油,还冰糖。

    张光强:因为它又香又甜,味道特别纯美。

    主持人:吃奶油冰糖草莓到底是什么感觉?我能吃一个吗?

    张光强:尝尝。市场价80元一斤。

    主持人:哎呦,那我刚才这一口至少也吃进好几十块了。真是与众不同,草莓的香味扑鼻而来。不过不能让大家光看,有没有想吃的?来来来,我们把这些让大家都尝尝好吗?

    张光强:好。

第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