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期建设情况见闻
天气寒冷,我区三期大棚建设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摄影:刘蓉)
1月20日,寒气袭人,在揉谷乡新集、权家寨、太子藏等村,记者看到正在建设大棚的农户却干得热火朝天。
据了解,揉谷乡三期设施农业从2010年11月17日启动,经过两个月的建设,已建成设施塑料大棚1300座,棚体建设已完成总任务的70%,水电设施配套基本到位,育苗170万株。
在这项工作最初的启动和建设中,从农户不愿意参加,到如今积极参与,当地政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合作社的建立,让农户有了信心和动力。
记者在揉谷乡新集村看到,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大棚建设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在现场指挥搭建大棚的该村支书陈增科告诉记者,通过去年政府组织农民去山东参观学习,农民对这项政策积极性很高,一个大棚建设需要1.3万元,国家给补贴8000元,农户自己只需要5000元就可建一座一亩地的大棚。为了加紧大棚建设进度,早日让大棚创造经济效益,天气再冷也挡不住农户建设大棚的干劲。
该村农户李双成和另外三个大户组建了一个合作社,他们以前都是种葡萄的大户。他指着自家建起的大棚高兴地对记者说,我种了20多年的葡萄,以前在地里种,如今有了优惠政策可以建大棚,对我们来说这是个好事,因为大棚里的葡萄上市早、病虫害少,所以大棚的收成要比地里种葡萄翻一番。
如今,大棚虽然正在建设中,但农户们已经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对大棚种什么、管理技术等种种问题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揉谷乡权家寨村建设1100亩大棚。该村万兴合作社负责人李西芳说,我们合作社有15户,建了350亩大棚,都种西瓜。现在大棚快建好了,政府将水引到地边,电引到地头。并且,政府给每个合作社配备了一名农民专业技术员,我们这个合作社种植西瓜,就给我们派了专门指导西瓜方面的技术人员。同时,还有西农的专家在这里亲自指导,虽然我们没有种过西瓜,但是有政府支持,有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坐镇”,我们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好政策带动了当地农民,也吸引了一些在外打工的农民。在山东烟台打工的罗新龙,听说家乡有了这样好的政策,毫不犹豫揣着这几年在外打工的积蓄回到了家乡,在太子藏村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130多亩的大棚。他说,在外地打工一年也就挣三四万元,家乡有这样好的政策当然还是回来发展好。
园区建设带领当地农民走致富之路,寒冷天气怎么能挡住农民建设大棚的干劲。据了解,揉谷乡三期设施农业准备新成立土地银行3个,流转新集、权家寨、太子藏、姜嫄四个村的土地5000亩,签订土地委托流转协议书780份,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1个,入社农户261户,每个合作社配备1名农民专业技术员,进行3次集中培训。至今,第一批三分之一补贴资金已基本到位,骨架焊接工作基本结束,已建成设施塑料大棚1300座,棚体建设已完成总任务的70%,水电设施配套基本到位,育苗170万株,全部与育苗公司签了合同。(来源:杨凌时讯 记者 唐艳丽 耿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