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 正文

[陕西日报]扬帆起航正当时

来源:杨陵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2-07-23 16:48

——杨陵区狠抓基础教育工作纪实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桂(左一),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杨陵区委书记王宝平(左三)等领导在杨凌高新幼儿园检查指导工作。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郭社荣(左四)在杨陵区幼儿园检查指导工作。


杨陵区区长张启东(左)在区教育局局长刘宽祥(中)陪同下,来到杨陵中学查阅教师备课笔记。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颁布以后,陕西省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2012年5月30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杨凌示范区列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有关事项的复函》,同意将杨凌列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杨凌基础教育迎来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示范区下辖的唯一县级行政区——杨陵区基础教育再次迈上飞迅发展的征程。

教育强区骨干指标  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十一五”以来,全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办学规模、校容校貌、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都取得了一定进步。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8年以来,先后争取灾后重建、新农村卫生新校园等项目资金累计2亿元,新建、改扩建了一批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中小学实现了“远程教育”项目全覆盖,学校基础设施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两支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积极组织全区教师参加中省培训,开展校本研修,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批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推行校长管理制度改革,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的中青年教师走上了学校各级管理岗位,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稳中有升。积极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年”、课堂达标、课改成果展评和评教赛教等活动,重视教育科研和“两考”质量管理,中考升学率和高考录取率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李台等3个镇办先后被命名为“陕西省教育强乡镇”;杨陵中学、高新中学晋升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区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晋升为省级示范化幼儿园;高新小学为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2004年,该区通过“普及实验教学区”验收;2005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2007年通过国家“两基”复查验收,“教育强区”骨干指标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作为示范区下辖唯一县级区,杨凌基础教育的着力点在杨陵区。新一届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充分肯定杨凌基础教育取得的成绩,也清醒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文化体育管理职能繁杂,督导、教研力量薄弱;教师队伍长效补充和流动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校长的选拔培养机制不够健全;教育投入不足,城乡办学条件不够均衡,学前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亟需进一步提高等。他们深刻认识到教育是民生之本,抓教育就是抓最大的民生。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杨陵区委书记王宝平在全区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要打教育翻身仗”;区长张启东郑重承诺“要当一个教育区长”,真抓实干办人民满意教育。

教育强区建设扬帆起航

   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我省建成教育强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即“一建成、两率先、一进入”)的奋斗目标。杨陵区新一届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提出了2015年把杨陵区创建成为省级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抢抓机遇,创新举措,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

   一、深入调研,把脉杨陵教育

   为了摸清家底,对症下药,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基础教育调研组,深入到区内外中小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把脉杨陵教育。先后到宝鸡眉县、延安宜川、咸阳旬邑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形成杨陵基础教育调研报告,找出了制约杨凌基础教育发展的症结: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文化体育局职能繁杂,教研和督导力量薄弱;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后继乏人问题突出,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教师流动不畅,奖励竞争淘汰机制不健全,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高中负债办学问题突出,城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滞后;学前教育发展缓慢,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认真决策,做好顶层设计

   问题和症结找出来容易,难的是切实加以解决。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方论证,《杨陵区推进教育改革创建教育强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杨陵区中小学校校长管理办法》、《杨陵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和《杨陵区中小学校管理办法》起草完成后,邀请省教科所专家进行论证和完善。经区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印发,做好了杨陵教育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成为杨陵教育改革创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实施方案》确定的指导思想是以实现“双高双普”、创建“教育强区”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城乡统筹和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强化管理和加大投入为保障,以“振兴杨陵教育八大工程”为载体,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杨陵教育全面振兴。

   八大工程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学前教育普及工程,到2015年建成5个镇办中心幼儿园,解决入园难问题,逐步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按照“城乡一体规划、建设标准一致、设施配置相当、师资配备均衡、服务质量均等”的思路,对全区中心校以上的学校进行教育装备均衡配置;高中教育提质升位工程,要求中学进行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教师能进能出、有奖有惩的目标,晋级省级示范化高中;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程,对区职教中心选址新建解决职业场地校舍不足,设备设施和实训基地匮乏等问题;两支队伍建设工程,教师建立“有序进入、轮岗交流、培训培养、退出分流”机制,推行校长任期制和交流制,实行公开招聘;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制定《杨陵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确定2012年是高效课堂建设年;一体两翼建设工程,单设教育局,加强教研室和督导室建设;教育经费保障工程,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统筹资金使用,加强教育经费资产管理。

   三、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区政府对于中省项目需要配套的资金,一分不落的予以落实,并且逐年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在2012年初财政下达教育经费预算757.8万元的基础上,区政府决定每年再追加1000万元,其中200万元用于支持杨陵中学发展,400万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和其他学校内部教育装备和设施配备,400万用于学校信息化水平建设,装备多媒体教室并为每位骨干教师逐步配备笔记本电脑。全年教育预算总投入累计不低于省定的16.5%的目标。

   大投入带动大建设。杨陵区根据城乡统筹规划,结合灾后重建、校安工程、危房改造等项目先后争取上级各类资金累计2亿多元,新建邰城中学、邰城小学、揉谷中心小学等五所学校;大寨中心小学、姚安中学、五泉中学综合楼相继竣工使用;杨陵中学新建了实验楼、餐厅、教工楼、学生公寓楼、标准化运动场,旧貌换新颜。仅去年到今年新开工建设的项目就达16个,累计投资达1亿多元,其中揉谷中学、五泉中心小学及五泉中学的标准化操场正在紧张施工,秋季即可投入使用。五泉中心幼儿园、揉谷中心幼儿园、杨村中心幼儿园主体已经竣工,正在内部装修,秋季即可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把文化体育管理职能分离,单设教育局,使教育局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一心一意抓好教育。教研室、督导室的编制和经费问题也得到解决。

   四、改革驱动,激活两支队伍

   为了进一步激活校长和教师队伍,杨陵区针对两支队伍管理现状,大胆改革,激活教师和校长队伍,让教育充满活力。根据《杨陵区中小学校校长管理办法》、《杨陵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和《杨陵区中小学校管理办法》。按照“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对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进行公开选拔和聘任。教师实行“有序进入、轮岗交流、培训培养、退出分流”机制。目前,新建三个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及教师竞聘上岗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

   为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杨陵区在认真学习宜川中学经验的基础上,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决定将2012年确定为“高效课堂改革建设年”,出台了《杨陵区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刘宽祥局长撰写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学习宜川中学什么》发表在杨凌教研上,引领课堂教学改革。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高效课堂教学理论,观看宜川中学教学视频,研读建设年行动计划和教研室的有关文件。高效课堂改革在杨陵中学、邰城中学、张家岗小学三个试点学校轰轰烈烈的开展开来,区教育局乘势召开了“高效课堂改革现场推进会”,将此项工作推向高潮。

   五、城乡统筹,彰显教育愿景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其目的在于实现城乡教育优势互补,双强共荣。杨陵区力争2013年“双高双普”达标并通过验收,“教育强区”骨干指标体系基本建成,2015年“教育强区”通过省级验收。每个镇办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城乡社区建有配套幼儿园,消除入园难问题。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95%以上,全部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实现城乡均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100%达标,教育信息化普及和应用水平得到提高,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均衡配置,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9.5%;打造2-3所省内知名的特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张启东区长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充满信心地说,经过我们几年的努力,按照城乡一体规划、建设标准一致、设施配置相当、师资配备均衡、服务质量均等的思路,把杨凌打造成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样板区,创建教育强区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党新元 魏建功 孙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