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杨凌示范区工委办公室、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基层创新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杨办发〔2020〕21号)文件精神要求,杨陵街道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强化组织领导,严把工作程序,认真反复研究,理顺机构关系,平稳有序推进街道体制改革工作。目前新机构运作正常,干部岗位均已调整到位。
强化组织领导 夯实改革工作基础。街道体制改革工作涉及范围广、内容多、时间紧,街道党工委接到文件后高度重视,立即开展体制改革工作。一是成立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任副组长,其他党工委班子成员任组员。二是起草相关文件。起草《街道机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人员划转、街道内设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方案》,召开党工委会议研究,围绕内设机构职责、相关人员划转、内设机构、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等方案进行了充分讨论,进一步明确街道体制改革工作的职能定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内容。
加强沟通协调 推动工作有序开展。优化内设机构设置。一是完成内涉机构及事业单位摘牌挂牌工作。按照上级文件规定,起草上报《中共杨陵街道工作委员会杨陵区杨陵街道办事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完成“六办三中心”机构挂牌、未审批机构摘牌工作。二是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街道综治中心由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杨村派出所、杨陵街道司法所、杨陵区检察院、杨陵区法院、公安分局联合组成,统筹推动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突出问题联治、无黑无恶联创、法制建设联抓、平安杨凌共建。三是及时组建街道综合执法队伍。主动对接相关部门,组建街道综合执法大队,采用网格监管模式,开展综合执法。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一是修改完善街道权责清单。二是强化考评制度。积极对接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起草上报《区级职能部门及其派驻机构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派驻机构人员的考核管理。三是强化党组织领导。成立综治中心支部、综合执法队2个党支部,完成司法所、市场监管所等部门16人党组织关系转接。四是建立两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水电气暖、出行交通、看病上学等难事实事。五是实行街道社区两级兼职委员制度。3个社区逐步吸收辖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驻辖区党建单位中分管党建工作的领导及社区民警等担任兼职委员,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创新基层治理体制。瞄准城乡社会治理难点痛点为题,着力构建“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模式。实行社区-片区-小区-楼栋-单元5级网格,采取“一网格一党小组”“多网格一支部”等形式建立党组织,划分17个三级网格、104个四级网格,配置网格员135名,4个社区共组建网格化管理功能性党支部27个,在村(社区)环境卫生监督、治安巡防、信访矛盾排查、社情民意上传下达等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强化“蓝马甲”的“红色枢纽”地位。
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建设。在各社区设立计生、劳动保障、民政慈善、群团组织、志愿者服务等功能室,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便民服务。同时,增强管理服务功能。优化流程,精简办事环节和材料,推动实现一般事项“不见面”、复杂事项“一次办”。配置包村(社区)文书13名,积极开展帮办、代办、协办服务,完善便民服务网络,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杨陵街道将以此次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工作职能、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为优化公共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同时,加强与各职能部门沟通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履行好各项工作职能,实现人民群众有所呼、党委政府有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