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 / 政府部门 / 信访局 / 业务工作 / 正文

什么,信访总是被拒?来看看正确的信访使用技巧!

信访,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政治表达形式,主要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但是长期以来,信访等同于“上访”,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哪些事情可以信访,哪些事情不能信访,应该去哪个部门、找什么人、以什么途径进行信访,甚至有的群众在信访过程中踩到法律红线而被抓,导致不敢再进行信访。接下来万典律师将为大家介绍哪些事情是可以通过信访解决的,以及一些信访的正确使用技巧。  

 

什么事项属于信访解决范围?  

在征地拆迁中,不服政府部门作出的征地行为,属于信访受理的事项。根据《信访条例》,信访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  

(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据调查,大多数信访原因是法院不予立案,或者案件已经终审但认为法院不依法办事导致判决败诉。  

《信访条例》规定,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向有关机关提出,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法院、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其提出。  

以下这些不能通过信访解决:  

1.已经或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  

2 .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期限内的;已有处理意见且正在复查期限内的,或者已有复查意见且正在复核期限内的。  

3 .已有复核意见的;在规定期限内未申请复查、复核的。  

 

信访的途径有哪些:  

1.写信;  

2.网上信访;  

3.打电话;  

4.发传真;  

5.走访。  

《信访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 信访接待室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其信访接待场所或者网站公布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以及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  

现如今信息获取十分方便,一般各级政府网站上都会公布相关信访的地址与电话,如果网上查不到的话也可以通过拨打114进行查询,总而言之电话、网络之类的信访方式十分便捷,也提高了百姓的信访效率。  

 

信访虽然比较便捷,但是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下这些行为是法律禁止的:  

(一)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  

(二)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  

(五)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六)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要记住,我们通过信访是要维权的,不是去违法的。在信访活动中,不要将个人情绪带入信访工作中,更不能采取过激的行为,毕竟侵犯我们权益的并不是那些在岗位的信访工作人员。  

信访与诉讼,如何选择?  

生活中有些问题本应通过诉讼、仲裁等其他法定途径解决,但是由于法律知识的缺失,导致这些问题涌入了信访,从而造成信访拥堵、其他途径没起到作用;同样,有信访可以管的事儿,信访人却由于推诿而被告知诉讼或仲裁解决,这样就变成了政府工作人员之间互相“踢皮球”,浪费了信访人的时间和资源。为此,信访局出台了相关规定,给类似的情况指明了解决之道。  

《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赋予了信访人维权程序选择权,信访人提出的诉求,同时可以通过诉讼解决的,(即两种途径都可以,而非只能通过诉讼等途径解决)当事人有权选择诉讼或行政解决。  

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可以告知信访人向法院提起诉讼,但不得以其享有诉讼权利为由免除履行自身法定职责的义务。  

 

在征地拆迁中,面对不合理的补偿时,信访是一种很有效的辅助手段。虽然很多情况下信访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即使我们的问题并不能通过信访来解决,但是适时、适当的信访活动能够正面推动维权的整体进程。在这里提醒各位,信访要逐级进行,信访人数不能超过5人,信访材料也要真实,信访过程中要头脑冷静,能够清晰、全面地将自己的问题阐述清楚,千万不要做违法之事,哪怕信访不成功我们也可以通过诉讼等手段解决问题,用合法的手段维护合法的利益,别让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