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区督查考核办对2017年我区惠民“十件实事”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办,现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一、完成老城区供热管网和供热交换站建设,实现城区集中供热全覆盖
落实情况:目前城区主管网已经基本建成。政府统建换热站中,区政府片区、馨园小区、马场北区、法院片区换热站已投入运行;住建局片区、金鑫小区片区换热站已建成;杨街道办片区换热站正在施工。
二、建成城东、蒋周李两所公办幼儿园
落实情况:9月份已竣工投入使用。
三、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杨凌欢动城堡儿童乐园
落实情况: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体已建成,正在进行内部装饰。杨凌欢动城堡儿童乐园建设项目取消,已被小麦胚芽系列产品项目替代,现已试生产。
四、发放就业创业贷款2000万元,支持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创业
落实情况:1.创业贷款发放。截止11月20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69万元,其中登记失业人员25笔225万,毕业生7笔52万,农村劳动力85笔732万,合伙贷款11笔460万,企业贷款2笔400万,完成全年任务的93%。
2.支持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提升创业中心服务功能,在各镇办开设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业务办理。通过创业示范基地、杨凌美庭家庭农场设立商贸流通和电子商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鼓励返乡人员发展特色产业。在揉谷镇新集村试点,联合杨凌玉泉藤艺品合作社,将藤艺品编织培训、加工、回收、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延伸进农村,建立乡村“创业工厂”,探索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新模式。加大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建成创新创业孵化园,入驻企业186家,招引创新创业团队32家。开展创新创业孵化园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联合,在学生实训、教师实践锻炼、农村、农民电子商务创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提升大学生、返乡农民等创业群体的创业能力。2016年,创新创业孵化园被示范区认定为市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现正在申报省级基地。2017年,依托杨凌麦力祺小食品园区建设杨凌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依托杨凌榆藤轩专业合作社建设杨陵区手工编织创业示范工场、依托杨凌鲁力集团打造失地农民创业示范园;在新集村打造杨陵区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均已建设完毕。
3.大学生创业。举办了杨陵区2017年度创新创业大赛,共有18家初创企业和96个创意团队报名参赛,团队涉及创业青年、在校大学生等群体。经初赛、决赛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6名、优胜奖7名、优秀组织奖1个,给予资金奖金。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围绕创新创业,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推动创客空间等创新型孵化器定期举办创业沙龙等活动,为大众创业提供低成本、公益性、知识共享的平台。为初创企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2万元。目前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五、实施农村幸福院服务功能提升工程,增强幸福院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
落实情况:一是投入10万元,为每所幸福院购置了红外线治疗仪和按摩椅等保健理疗康复器材。二是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联合团区委与西农大团委签订共建“田园使者”志愿实践基地协议书,从第六届“田园使者”社会实践队伍中择优挑选51支队伍,服务全区51所农村幸福院,每月保证为幸福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次,主要开展谈心,亲情互动、打扫卫生、帮厨、表演节目等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0余次,服务老人1400余人;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幸福院卫生服务健康保障水平和老年人维权意识,区卫计局安排卫生院及卫生室陆续走进幸福院,开展医疗、卫生、养生保健等保障服务,3月份以来,先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余次,服务老人2000余人。司法局为农村幸福院老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开展法律援助讲座10余场次,为幸福院老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区级部门300余名党员走进幸福院,为1000余名老人提供帮扶服务。
六、扩大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试点范围。
落实情况:一是完成全区符合参保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的调查摸底工作;二是根据2016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完成2017年被征地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表填写,对所需资金进行了测算;三是修改完善了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宣传提纲;四是与示范区人事局针对启动2017年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进行积极对接,完成了2016年16名一次性趸缴养老保险不足15年人员的续费工作及44名人员待遇发放工作。目前扩面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待研究同意后适时开展。
七、强力推动各镇办中心社区安置工作,稳妥解决2900多户新分支户住房问题。
落实情况:积极协调解决我区农村新分支户安置问题,完成2904户新分支户和空院户的进城进镇安置工作,完成11907(3583户)名农民进城进镇任务,截至11月底,我区农村总人口为64757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7%,城镇总人口为17524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3%,我区城镇化率已达到73%。
八、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落实情况:严格对照中省创建指标要求,坚持责任治理、精准治理、综合治理,狠抓重点、强攻难点、聚焦热点、树立亮点,举区一致、全力推动,扎实开展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各项工作。全区监管工作全面加强,重点问题创新治理,食品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普遍受益,创建任务按期完成。6月29日,国务院命名示范区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九、完成本香生猪实训基地环保改造,切实解决基地周边空气污染问题。
落实情况:本香猪场粪便集中收储改造项目,区环保局上半年已完成前期工作,根据区政府安排,由城投公司负责实施建设,7月份区城投公司开始招标,11月29日正式开标,公示期满后开始动工建设。
十、在西农路等重要节点规划建设一批便民市场及公共卫生间。
落实情况:一是在西农路与高干渠路西北角建了一个临时便民市场;二是在城区新建移动公厕6座,分别位于:农科路(原畜牧局门口)、西农路认证中心门口、常乐路仁和医院斜对面、老农博馆十字北侧、常青路原交通局门口、新桥路与小康路十字北侧(法院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