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公开文件 / 其他文件 / 正文

关于印发《杨陵区2023年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杨陵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3-31 10:24

中共杨陵区委办公室

 杨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杨陵区2023年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党委、街道党工委,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委和区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区人武部党委,各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各国有企业:

现将《杨陵区2023年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杨陵区委办公室                                                                                    杨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30日



杨陵区2023年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立足我区农科教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精准施策,全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杨陵样板,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做足“农科”文章,突出“人文”特色,打好“乡村”品牌,走好融合发展路径,促进农业增效和文旅产业升级,提高农业和文旅的综合竞争力,形成“以文铸魂、以农兴旅、以旅强农、产业互融”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宜学宜研的农科新城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力谱写杨陵农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二、工作目标

立足“全面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依托沿路、沿河乡村振兴样板村、示范村建设主体,做足“文旅+”和“+文旅”大文章,精心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文旅活动,叫响“一眼杨凌 千年农耕”文旅品牌,全年支持打造2A级旅游景区、力争打造3个网红打卡地,年内新增10户农文旅经营主体,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带动一批乡村旅游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50万元以上,努力把杨陵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农业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中国农科研学旅行首选地”。

三、工作任务和举措

(一)实施产业融合,放大农业+文旅”叠加效应。发挥杨陵现代农业产业优势,实施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和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举办杨凌“杨陵特色新品油菜花节”“四季果蔬采摘游”“小麦文化节”“新集葡萄采摘节”“农民丰收节”“第30届杨凌农高会田间展”,以及特色果蔬示范园区展示活动,结合17个花园乡村重点村建设,策划和开展主题突出的“乡村旅游”活动,放大“农业+文旅”的叠加效应,让绿色、和美成为杨陵农业主题旅游最靓底色。

(牵头单位:区文旅体育局;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农业园区办、乡村振兴局、农投公司、文投公司、各镇办)

(二)举办主题赛事,扩大“体育+文旅”赛事效应。参与办好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全国网球青年团体锦标赛、自行车邀请赛、农科城马拉松旅游节等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同时加大对赛事和城市的宣传推介,增加人流,扩展消费,放大“体育+文旅”的品牌效应,让“运动休闲游”成为杨陵对外宣传最具影响力品牌。

(牵头单位:区文旅体育局;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区招商局、区工信局、区市场监管局、各镇办)

(三)深挖展会资源,叫响“展会+文旅”品牌效应。依托杨凌农高会、春季苗交会等展会平台,举办会展旅游节活动,打造全年永不落幕的特色盛会和全域四处皆景的农科新城。举办杨凌农科城文旅宣传讲解员大赛,推选“杨凌文旅形象大使”,组织网红与杨凌文旅形象大使共同合作,宣传推介杨陵文旅和产业发展。

(牵头单位:区文旅体育局;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工信局、农业园区办、供销合作社、相关镇办)

(四)用活科教资源,延伸“培训+文旅”消费链条。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教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农民发展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的科教资源,举办“职业农民”“基层干部”“兵支书”“乡村教师”等一系列主题培训活动,主动服务来自西北五省的职业农民、基层干部、乡村教师等群体,延长消费链,以校地融合带动农文旅融合。

(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教育局、乡村振兴局、各镇办)

(五)做大特色活动,拓展“活动+文旅”联动效应。策划组织文旅消费季、主题消费月,举办农民趣味运动会、帐篷露营节、大学生毕业季、杨武周文旅景区景点联合推介等特色活动,扩大宣传推广,激发消费动能,提升杨陵对外宣传美誉度;创作文旅宣传歌曲《诗画杨凌》、拍摄杨凌城市文旅宣传片、举办杨陵文旅短视频大赛、开展“丝路青缘”青年联谊交友、青年篮球赛等活动,构建特色化、品质化、现代化的文旅消费格局,加速推进全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结合农时、节气,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农耕民俗文化活动,拓展“活动+文旅”联动效应。大力培育文化消费模式。结合杨凌地域特色文化,鼓励各镇、村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鼓励企业深度挖掘后稷、蘸水面、锣鼓制作等文化资源,进行生产性保护和市场化转化。以田园居商业步行街、杨陵老火车站等为重点,在店面装饰、商品陈列、形象包装、服务手段和市场营销上突出创意和设计,打造蘸水面食文化一条街、杨陵记忆街区等新型文化业态消费聚居地。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建设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专业小型博物馆等文化娱乐场所,发行“文化惠民卡”“消费券”“文旅体一卡通”等,培育杨凌文化消费市场。

(牵头单位:区文旅体育局;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教育局、交通局、区乡村振兴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园区办、区住建局、区招商局、区城管局、区工信局、区市场监管局、供销合作社、各镇办)

(六)实施项目带动,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精心指导新集村、农大博览园实施2023年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及时策划包装2024年省级旅游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提高资金的到位率。年内新建寨西村社区博物馆、王上村农耕文化馆、上川口锣鼓博物馆、田西村非遗展示馆等一批文旅设施,打造新场景,丰富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启动田西村、马家底A级景区创建工作。印发《杨陵区文旅网红打卡点培育建设要求(试行)》,编印《农文旅项目宣传手册》,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盘活现有闲置资源,帮助本土文旅企业“强筋壮骨”,恢复人气。对接杨凌农林牧渔融合发展体验区(华侨城项目)、睿峄(杨凌)奥特莱斯等重点项目,及时提供文勘、金融等政策服务,积极申报省级专项资金,帮助其早日投产运营。

(牵头单位:区文旅体育局;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工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区招商局、区文投公司、相关镇办)

(七)做强农科研学,构建以农耕文化为特色的农科旅游。

成立杨凌农科研学旅行协会,增强“中国农科研学旅行首选地”整体营销推广。建设高标准瓜果蔬菜粮食作物等的农耕劳动实践区域,研发推出系列农耕劳动教育课程,辐射周边地市,满足不断增长的中小学生劳动教育需求。举办全省植物辨识大赛。新创建和命名一批研学旅行基地,依托西杨城际列车,加大营销宣传,强化与西安、宝鸡等重点地区旅游社的联系合作,优化和提升研学市场环境。

(牵头单位:区文投公司、区文旅体育局;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园区办、公交公司、区农投公司、各镇办)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杨陵区农文旅融合突破发展工作专班联席会议制度,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旅体育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乡村振兴局、教育局、人社局、工信局、招商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园区办、供销社、团区委、区文投公司、农投公司、公交公司等部门以及各镇(街道)参加,区文旅体育局具体负责综合协调、督导落实,定期沟通工作,月度统筹推进全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各牵头单位要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形成任务清单,按照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工作,切实抓好农文旅融合发展方案实施、政策执行。

(二)加强项目扶持力度。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拓宽农文旅融合发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农业、文化、旅游等项目专项资金,对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创新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项目投融资机制,组织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实施单位与金融机构专场对接,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服务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三)加强典型宣传培育。区委宣传部要结合我区农文旅发展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梳理工作典型经验,通过全媒体多角度开展宣传,农业、文旅部门要挖掘自身工作特点亮点,通过新媒体平台积极做好宣传。通过典型宣传培育,发挥引导示范作用,促进农、文、旅产业更好融合,凝聚起农文旅融合发展强大工作合力。

政策解读:《杨陵区2023年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