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人大建议 / 正文

关于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杨陵区农林局  

关于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代表姓名:贺永社

建议内容:关于加强农村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办理结果:

尊敬的贺永社代表,感谢您对我区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建议我们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过去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贯彻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和示范区“两个会议”精神,改革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达到13.1亿元,增加值7.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44元,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基本情况  

过去一年,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贯彻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和示范区“两个会议”精神,改革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1.3亿元,增长9.5%;完成农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8亿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744万元,同比增长11%;  

根据我区50监测户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度50户农户总收入为1717655元,比上年同期的1573122.6元增加144532.38,增涨9.18%。其中农业收入1125769.96元,比上年的10424.62.98元增加83306.97元增涨7.4%;牧业收入37681.12元,比上年的36399.96元增加1281.15元,增涨3.4%;第三产业收入513338.92元,比上年的491265.34元增加22073.57元,增涨4.3%;工资性收入1718320.54元,比上年的1573981.61元增加144338.92元,增涨12.9%;年人均纯收入16344元,比上年的15229.53元增涨7.3%。从调查结果来看农业产业收入仍占主导地位,工资性收入稳步增加,同时第三产业与农业的结合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新建改建现代农庄10个,举办四季休闲游活动30余场次,320多个团体16万人次来我区开展研学旅行,农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二)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不断完善。深入推广设施农业“3+2”技术,新建双拱双膜新式大棚2100亩,完成旧棚改造4600亩,“智慧水利”实现设施农业全覆盖。全面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管控措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7%,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84个,创建省级农产品著名商标13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评顺利通过,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加速推进。

(三)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持续壮大。“三权分置”扎实开展,确权颁证全面完成。全年流转土地9690亩,流转率达81%。68个村(社区)“三变”改革基础工作全面完成,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部成立。培训职业农民1500多人,创建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8个,家庭农场发展到75家,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21支农技服务队输出技术劳务过万人、创收过亿元,四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断深化。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建成运营,440多名省外农民入园实训,李克强总理对园区的建设和实训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四)统筹城乡抓建设,全域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省道107扶杨眉公路跨陇海铁路桥成功转体,西宝中线西段完成改造。城区新建换热站7个,新增集中供暖面积45万平方米。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等城市配套工程基本建成,常青路北段等雨污管网建设全面完成,城乡新改建公厕46所,城市综合承载力进一步提高。

(五)重点镇建设步伐加快。五泉农科小镇、揉谷康养小镇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修编工作全面完成,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两镇全年完成投资5亿元。镇办中心社区安置工作加快推进,1.2万名农民进城进镇落户,城镇化率达到64.1%。

(六)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街道硬化、门前统建、外墙粉刷、村庄亮化、全天候供水、雨污管网覆盖率基本实现六个100%,农村“气化工程”顺利实施,8500户家庭实现通气点火。蒋家寨荣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斜上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姜嫄、上湾、毕公、乔家底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毕公获评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七)生态环境治理有效。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河长制”全面推行,“三河两渠”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铁腕治霾”扎实推进,建筑工地扬尘、畜禽养殖粪便、“散乱污”企业治理有力有效,130多台燃煤设施顺利拆除。关中大地园林化工程深入实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98%。

(八)精准扶贫扎实有效。精准扶贫四级“作战式”指挥体系高效运行,“一对一”帮扶精准施策,六大类帮扶政策全面落实,278户996人实现高标准脱贫。脱贫攻坚展、首届脱贫攻坚杨凌论坛成功举办,为全国脱贫攻坚贡献了“杨凌力量”。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高标准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改造、新建新式大棚5000亩,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壮大设施果蔬产业实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标准化生产,创建1000亩标准化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3-5个有机农产品品牌。支持阳光玫瑰、无花果等一批农业特色项目加快建设,加大新品种区内落地推广。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二)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打造小湋河生态农业休闲带、杨扶路现代农业主题公园产业带、揉谷产业路良种苗木产业带、城南路高端智慧农业产业带,全面提升现代农庄集群,实现高端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支持和培育村庄经济发展,启动建设1-2个田园综合体。

(三)实施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工程。深化“三权分置”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新增“两权”抵押贷款1亿元。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年内在区外流转土地1万亩。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组建“杨凌农科”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公司。加大“三变”改革力度,全面推行财政支农资金折股量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股运营。拓宽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范围,深化农业保险制度创新。

(四)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工程。打造一批示范农庄、合作社、家庭农场,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效益。依托田园农庄建设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建设3个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面向全国开展职业农民培训1万人次。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和宅基地创新创业。

(五)实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全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实施全域乡村道路提升工程,启动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行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年内创建4个国家级绿色村庄。全面完成旱厕改造,实现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建设农村湿地50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六)实施乡村民生保障工程。保持精准扶贫政策的连续性,全面落实帮扶措施。强化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切实提升低收入户的发展能力,精心做好退出户的跟踪帮扶。提升镇办(社区)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规范农村幸福院运行管理,持续提升服务范围和质量。深化城乡一体化政策,动态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

(七)实施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工程。大力推行村规民约和农户承诺制,实行村规民约负面清单制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乡村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农村乡贤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规范农村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农村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

(八)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工程。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办公室,招聘一批优秀人才,充实镇村两级工作力量。出台支持政策,鼓励“乡土人才”回乡创业发展。抓好“两委”换届,提高基层民主参选率,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完善农村干部考核办法,充分调动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九)坚持铁腕治霾。深入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严格落实铁腕治霾“1+9”行动方案,加大“散乱污”治理力度,持续开展渣土车、建筑工地专项整治,实现城乡主干道路湿法作业全覆盖。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控制化肥、农药、农膜使用,全面实施秸秆就地还田。开展农村取暖改造行动,推行使用新能源汽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十)深入实施城乡增绿透绿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绿化工作水平,高标准实施新建道路绿化工作,不断扩大城区绿化覆盖率。加大农村主干道路绿化工作力度,实施农业园区道路绿化改造,广泛开展农村房前绿化。全面完成高速、高铁、陇海线三条林带建设任务。

2018年我们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切实打好“三场攻坚战”,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到17978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妥否,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王斌联系电话:87012326)  

杨陵区农林局  

2018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