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由: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提案
委员姓名:李萍 王新琴 屈晓宁
提案内容:
近年来,我区坚持科学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立区、工业富区、三产兴区”战略,开拓创新,克难奋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区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以近四年统计数据看,我区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显著扩张,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尤为显著,增速高达30%以上,实现历史性突破,为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但社会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6项指标增速较上年同期出现不同程度波动,第一产业总值在三产中比重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水平,居民消费、非公经济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等现象应引起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主要经济指标发展良好,但总量扩张与发展速度轨迹的波浪型及投资的刚性增长而消费逐年下滑同在。
二、地区生产总值(GDP)发展较快,但受国际环境影响较大,且工业推动经济及农业提质增效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经济发展质量向好,但与居民消费、非公经济投资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同在。
建议:
虽然我区经济总体趋势向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同在,但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我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潜力仍然有很大的空间。2013年我区要实现GDP预期目标,需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提升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应注重第三产业协同发展。要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导提升农业的质量,以做大做强工业为机遇,优化工业的资源性发展,扩大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力度,不断增强消费品市场有序发展,走以投资为主体,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的经济快速发展路子。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第一产业尽快提质增效。发展设施农业是推进我区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目前存在部分农户、合作社弃棚和大棚荒芜及部分大棚损毁严重的问题,建议尽快采取措施扭转局面。同时,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是进一步加大培训职业农民,扶持一批农民合作社、农民大户和涉农中小企业,促进农业向标准化、集约化、工业化方向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第一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使第一产业总值比重在三产中占比有一个快速增长 ,达到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2、做大做强特色工业,努力使第二产业持续发展。在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工作的同时,对现有企业需要扶持的应按照分类扶持的原则,进行政策引导和扶持培育。随城镇一体化步伐加快,发展、活跃微小企业、特色工业,促进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广泛就业,在政策上加大引导,措施上积极培育,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解决好。对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也应加大扶持与盘活力度,发挥政策带动效应,择优扶强,梯次培育,组织社会各种资源促进中小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全面提升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应突出特色,重点对新兴产业实体包括众兴菌业、环球园艺猕猴桃、博通农业、健荞方便食品、天河医用糖衣锅、豪王养生保健酒等一批已经建成投产的项目的扶持,进一步推动园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扩大园区工业经济总量,发挥工业园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以天工、华兴羊肉、金石牧业、延长化建、本香、百泰、宝灵建筑机械等一批工业企业项目,尽早投产达效,培育工业经济后续之源。
3、加大投资环境治理,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杨陵。通过投资环境治理,优化投资环境,不断提升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加强企业融资和产销工作,通过银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工商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产业发展基金等金融创新平台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金融支持。创建企业优质服务平台,重点做好企业信息服务和市场销售,鼓励企业扩大生产,提升企业销售能力,增大企业利润值,提高生产和效益同步增长。同时,以发展特色工业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生物产业、食品工业、农机装备等产业化企业,形成以涉农工业和生物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打造杨陵区工业园区战略品牌。
4、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营造三产兴区的社会环境。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但与投资环境有关,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积极打造投资、兴业、生态、宜居、和谐的美好新杨陵,促进和繁荣第三产业发展。以有效控制居民消费下降和第三产业下滑为目标,采取鼓励政策优先发展批发零售贸易业,注重引导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购进高档耐用品消费品,吸引高收入群体就地消费;大力扶持限额以上个体服务企业,在税收征收环节给予政策倾斜,尽快培育其做大作强;满足市场需求,在建材市场和农机市场设立集中收银点,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以环线旅游带动住宿、餐饮业发展,促进销售额快速增长,多渠道多元化挖掘我区城乡居民的购买潜力。
杨陵区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区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64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函
委员姓名:李萍 王新琴 屈晓宁
提案内容: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办理结果:尊敬的李萍、王新琴、屈晓宁委员,你们好!首先感谢各位代表对杨陵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你们提出的《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实施 “农业立区、工业富区、三产兴区、民生稳区”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切实关注和改善民生,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的发展态势,2008年和2010年分别荣获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通过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逐步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形成了设施蔬菜、经济林果、畜牧养殖等八类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质量安全、市场营销等体系基本建立,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现代农业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园区经济社会效益逐步凸显。“工业富区”战略成效明显,以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农资农化生产为特色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一批入区企业跨入规模以上行列。工业园区设施不断完善,规模持续扩大,聚集效应日趋显现,成为全省“最具发展潜力及重点县域工业园”。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2012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亿元,引进过亿元项目10个,商贸流通、房地产等三产服务业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34亿元。非公经济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2011年我区被评为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区”。
诚如你们在建议中所指出,虽然我区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向好,但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依然突出,经济结构不合理、不协调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促进我区经济协调发展仍然有很大潜力空间。借鉴你们的宝贵建议,区政府2013年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升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第二产业,稳步推进第三产业协同发展,已经安排和正在实施的重点工作有:
一、做强做优现代农业。一是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稳定八类产业发展规模,加快实施精准农业、种子创新、标准化示范、龙头企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工程”,提高现代农业示范水平。2013年,我区建设科技示范点20个,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田5000亩,发展5万元高效模式示范棚500座、大中棚杂果200座,引导农户适时调整设施农业种植结构。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新增标准化养殖场2个以上。建成三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建成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立覆盖全域的农产品溯源管理体系,着力创建全国农业品牌示范区。二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扶持康农菌业、今日花卉、澳源牧业等20家企业做大做强。依托五泉、揉谷企业孵化园,引进创业团队10个。扎实开展“合作社提升年”活动,促进一批合作社发展壮大。大力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和引进职业农民1000人以上,培训农业适用技术人才3万人次。以50-150亩土地为一个单元,在条件成熟的村组试点建设若干家庭农场,培养、招引一批种养能手发展现代农业。三是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制,建立综合型、实用型专家服务团队,加强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技术员管理,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四是强化园区建设管理。实质性运行土地银行总行,开展农用地挂牌流转和征用试点,制定大棚设施维护奖惩措施,建立园区生产设施巡查常态化机制,及时纠正和妥善处理设施使用不当和损毁问题。
二、壮大工业经济。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积极储备发展用地,加快五泉中小企业园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金龙环保机械、广升农业等15个新建项目建设进度,促进环球园艺猕猴桃深加工、中工机械等6个续建项目投产达效,确保完成投资13亿元。鼓励企业加快发展,支持5家以上企业实施技改项目,扶持众兴菌业、秦宝牧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修订了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创新全员招商和专业招商机制,充实招商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切实抓好“央企进陕”、“民企进陕”、农高会签约项目的跟踪洽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年内计划完成招商到位资金31.2亿元,力争引进5—10个投资过亿元项目。
三、优化投资环境。为了优化全区经济发展环境,严厉打击扰乱破坏经济建设环境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区上决定,从今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开展建设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并将2013年确定为“突出问题整治年”,制定下发了《杨陵区2013年建设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年”活动实施方案》。4月23日下午,我区召开了建设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全区建设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发展大局和重点项目建设,严厉打击“四类典型案例”,着力排查化解经济建设领域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解决一批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全区各镇办、各部门正积极行动起来,全面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形成了举区一致抓整治的浓厚氛围,整治效果初步显现,为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我们相信,通过扎实地开展此项工作,一定会使我区投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治安环境得到根本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明显提升,社会正气得到弘扬,为打造“最佳人居环境、最佳投资建设环境”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四、繁荣第三产业,优化生态环境。2013年,我区拟制定出台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启动旧城改造,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科学规划建设文化旅游、餐饮娱乐、商业综合体,聚集人气、商气和财气。稳定发展房地产业,完成千林华庭、锦绣豪庭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加快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各类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实施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镇超工程”,培育一批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加快旧城和城中村改造,下代、付家庄、法禧等村搬迁改造工作已经启动,推进五泉、揉谷、大寨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农民创业增收、公共服务完善、文明素质提升”四大工程,创建一批田园村庄。积极推进“三农融合”试点,启动了田园农庄建设。在优化生态环境方面,2013年,区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现代田园都市,不断提升城市品位,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年初以来已经实施了设施农业基地绿化美化工程,园区环境明显改善。二是实施了关中大地园林绿化工程,在田园村庄建片林500亩,完成杨陵出入口景观绿化工程,“两河两渠”绿化带建设。三是全力以赴做好“两河两渠”治理工作。启动实施了韦河流域10公里道路、水系和景观建设。四是启动城市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一批高标准公厕正在抓紧建设之中,正在扎实做好国家卫生区复验工作,推进国家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各位委员,我们将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继续认真、虚心地听取各界人士尤其是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以便我们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