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乡村振兴 / 正文

杨凌新建5所农村幸福院 留守老人有了大家庭

来源:华商网 发布时间:2015-08-20 15:11

  子女外出打工,家里的老人怎么办,如今留守老人已经成为农村普遍的问题,农村幸福院的出现,让这些老人有了去处。据了解,去年杨凌已经建成14所农村幸福院,今年即将建成5所。幸福院运行情况如何,华商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老人们的大家庭——农村互助幸福院。  

电动车来回接送老人往返幸福院  

  杨凌五泉镇帅家村有3个自然村民小组,294户村民,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留守的老人越来越多,这也是很多农村的现状,作为子女,颇显得有些无奈。 2014年5月11日,帅家村互助幸福院建成投入使用,目的,就是让这些留守老人们有人照顾,有人陪伴,不至于独自一人留守家中。  

  幸福院地址就在帅家村原小学旧址上,原来的一楼被改造成幸福院,有休息室、娱乐室、厨房,幸福院现在有26名老人,除过一日三餐专人负责外,在学校后面还有一小片菜园,可谓是老人们的开心农场。  

  除过用餐,一些老人会在菜园里种一些蔬菜,或者坐在学校对面的小亭子聊天。用老人们的话说,“吃饭不用再自己管了,而且还有伴,一起聊天,孩子在外面也不用担心我们。”  

  相比帅家村,揉谷镇权家寨村老年互助幸福院的条件更好一些,休息室中配备了电视机,为老人生活增添乐趣,让老人在闲暇之余欣赏更多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 8月10日中午12时许,正值老人们用餐之时,餐厅里,老人们排队打饭,井然有序,82岁的老人李存怀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们这有20个老人,吃饭都是商量着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比家里还好。” 李存怀说,“这里多数老人儿女都在外打工,无法照顾家里,老人来到幸福院后,生活有人照顾,还舒心,儿女在外也能放心。”  

  在揉谷镇新集村互助幸福院,因新集村东西街道较长,村里还为幸福院配备了电动车,每天有专人接送老人回家。  

  预计将在杨凌实现幸福院的全覆盖

  这三所幸福院只是杨凌众多农村幸福院的一个缩影,农村幸福院作为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被列入杨凌示范区2014年惠民十件实事工程之一,也有效缓解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幸福院的运营经费主要来自财政补贴、村上出资、社会筹资和老人上交的费用,“每个月只需交150—200元伙食费,就能享受到每日可口的三餐,还能在幸福院配备的休息室、活动室内休息、娱乐,吃住都很安逸。”居住在揉谷镇新集村幸福院的陈开泰老人说。  

  幸福院均配有一名厨师,管理人员均为村干部兼任,“幸福院不但有效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还让子女没有了后顾之忧。不像以前,经常有留守老人在家里出事,都没人只得,现在不会再有这种情况了,幸福院定期会为老人体检,而且只要老人一天不来,便有人去家里找。” 帅家村互助幸福院负责人袁芳婷说。  

  农村幸福院在优先保障7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散居五保户的前提下,有条件的村子可以适当放宽年龄限制,入园老人应当做到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无传染病等不适合集体生活的疾病。  

 “幸福院能很好运作的两个关键是管理和厨师,老人集体生活难免有些磕磕绊绊,管理人员要能处理好这些事情,并且维护好幸福院的正常运作,照顾好老人的生活;另外就是厨师,饭做的好,老人爱吃了,老人愿意来,饭做得不好了,老人不爱吃,也不愿意来你这。”杨陵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夏建刚说,“建好幸福院,也是为了让我们老了以后,有个养老的地方。”  

  农村幸福院作为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被列入杨凌示范区2014年惠民十件实事工程之一,在未来的几年,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幸福院的作用将更加重要。杨凌预计将在23个社区,55个行政村实现幸福院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