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今年8月以来,杨陵区从区级部门优秀党员干部和部分退出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中,选派13名第一书记到软弱涣散村(社区)和部分一般类村党组织任职,任期1—3年。为确保第一书记能够待得住、有事干、有干劲、能干好和干得好,杨陵区落实五项措施,强化第一书记的考核管理。
一是严肃驻村纪律,让第一书记“待得住”。第一书记任职期间,接转组织关系到村(社区),原则上不承担原单位工作任务。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20天(每个工作日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6小时),走访群众不少于20户,力争任期内将任职村(社区)群众户全面走访一遍。同时严格执行考勤签到和请销假制度,每月汇总第一书记考勤情况。请假2天以内,由所在镇(街道)党(工)委审批,请假3天以上,由区委组织部审批。
二是明确职责任务,让第一书记“有事干”。第一书记在镇(街道)党(工)委直接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社区)党组织,团结带领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紧紧围绕“建强村级组织、改善基础设施、带动增收致富、为民办事服务、维护和谐稳定和提升治理水平”六个方面,通过强班子理思路、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惠民生,推动软弱涣散村(社区)转化和党组织晋位提档。每年至少组织开展2次党建主题活动,为村(社区)办1-2件实事好事。
三是落实补贴待遇,让第一书记“有干劲”。第一书记在享受原工作单位绩效补贴的基础上,每个工作日增加20元绩效补贴,由各镇(街道)按季度对第一书记到岗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区财政局负责发放。第一书记属于退出领导岗位党员干部的,通讯补贴按原职务标准发放,其他同志月通讯补贴标准不足100元的补足100元。第一书记交通补贴参照车改后机关同职级干部车改补贴标准发放。对工作成绩突出,任职村(社区)面貌变化大、群众信任拥护的第一书记,进行表彰奖励,在干部任用时优先提拔使用。
四是安排扶持资金,让第一书记“能干好”。实行带资金下乡制度,区财政局为每个选派第一书记的村(社区)安排5万元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解决任职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场所完善、产业发展等方面问题,由镇(街道)负责监管,专款专用。同时,整合捆绑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对第一书记所驻软弱涣散村(社区)进行重点支持,各镇(街道办)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第一书记有条件干事。
五是强化考核管理,让第一书记“干得好”。实行第一书记工作纪实和绩效考核制度。第一书记任职期间如实填写《工作纪实手册》,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每月签字审阅,区委组织部调阅抽查,选派单位主要负责人定期听取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汇报。第一书记考核分季度、年度和任期考核。季度绩效考核不称职的,取消绩效补贴,连续两季度考核不称职的免去第一书记职务,给予批评教育和诫勉谈话。因工作失误、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先免职并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