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平安杨陵 / 正文

千里逃遁两年多 真情换得浪子归

来源:杨陵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1-10-28 14:39

这是一场“猫”与“鼠”的较量。两年多来,为了逃避警方抓捕,他一直东躲西藏,居无定所,隐姓埋名,频繁变换工作,始终在惶恐不安中生活;两年多来,李台派出所的民警从未放弃对他的搜寻和追捕。10月1日,当抢劫逃犯田某从河南杞县被押回时,这场持续了两年多的追逃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持刀抢劫畏罪逃

隐姓埋名无线索

2009年10月27日,家住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的田某在随驼铃大马戏团来杨凌演出时,伙同该马戏团程某、叶某在杨凌西农路立交转盘附近持凶器抢劫郭某、马某手机各一部,现金100元。

案发后,犯罪嫌疑人程某、叶某被抓获,田某一直潜逃在外。由于田某因抢劫畏罪潜逃后,离开了该马戏团,也一直不敢与家里人联系,李台派出所也没有得到关于犯罪嫌疑人的任何线索,追逃工作难以开展。

听说民警来抓娃 母亲急忙喝农药

今年6月份,示范区公安局“清网行动”开展后,杨凌警方向网上逃犯发起强烈攻势。公安杨陵分局李台派出所按照示范区公安局的要求,根据案件的类别、性质、逃犯的年龄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个犯抓捕方案,通过做逃犯家属的思想工作,大力开展亲情规劝,采取困难帮扶、谈心、感化等方式,用实际行动感召逃犯投案自首。为了抓捕田某,李台派出所还专门成立追逃小组,由该所副所长梁锋带领一名民警赶赴犯罪嫌疑人田某的老家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以田某的父母为切入点来展开追捕工作。

为了尽快将逃犯抓捕归案,两位民警立即赶赴河南杞县。来到田某家中,民警得知,田某的家里有四口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一人在家操持家务,21岁的弟弟去年溺水身亡,田某因犯罪潜逃在外,家里经济十分困难。当得知民警是来抓自己唯一的儿子时,田某的父母立即神色慌张起来:“我们也不知道娃跑哪去了,他一直没有和我们联系过。”当民警向其父母讲解法律知识时,田某的母亲一时情绪激动,竟跑到屋子里拿出了一瓶农药要自尽。在民警的劝导下,田某的母亲一边流泪一边诉说,自己现在就剩下一个儿子了,警察还来抓他,她也不想活了。民警劝其要想开些,可是田某的父母却很不配合,民警只好先离开,从外围继续开展劝服工作。

民警真情感动 父母态度转变

虽然经过连续两天的劝说没有结果,可梁锋和他的同事并没有灰心。第三天一大早,他们又来到田某所在村的村委会,希望能得到村干部的帮助。在村委会,民警了解到,田某家种了几亩玉米,现在玉米成熟了,家里缺少劳力。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民警来到田某家的玉米地,二话不说便开始帮助他们秋收。

一开始,田某的父母见民警来帮忙不予理睬,可办案民警却主动帮忙收玉米、推车、剥玉米、干家务……民警一边帮助干农活,一边苦口婆心地向其父母讲解法律知识,劝其让儿子投案自首,可以从轻判处。“孩子今年才24岁,还很年轻,即使判上几年徒刑,出来后只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照样可以成家立业,恢复自尊,照样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新人,作为父母,应该从长计议,为孩子有个好前途,投案自首是唯一的出路。”经过民警几天的劝说,田某的父母终于转变了态度,可他们还是不肯说出田某所在何处。民警分析,这里面必有隐情。通过仔细观察,田某的母亲经常和嫌犯的舅舅联系,于是民警又将目标锁定在了其舅舅的身上,希望能从田某的舅舅那得到一些线索。

真心真诚真情 逃犯终于自首

几天来,在田某的家中,民警还注意到,田某的母亲在家里“拿事”,于是民警又专门拜访了其所在村的妇女主任,希望通过她能帮忙做田某母亲的思想工作。在村妇女主任劝说的过程中,民警通过对田某亲戚和邻居的摸排和走访,得知其舅舅可能知道田某现在何处,于是民警又迅速赶往其舅舅家中,给其舅舅做思想工作。经过民警多方努力和温情规劝,田某的母亲和舅舅最终答应10月1日将田某带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这下民警们悬了几天的心终于放下了。

临行前,田某的母亲和舅舅亲自将其交给前来抓捕的民警,并对田某说:“跟警察同志去吧,好好改造,争取宽大处理,我们在家等着你!”当警车徐徐开动,远望着母亲和舅舅,24岁的田某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来源:杨凌时讯 严阿利)